当一个人陷入低谷,又急于寻找出路,并想尽快地表现自己,就有可能忙中出错,或者病急乱投医。而另一方面,某些别有用心者又暗中下套,让人防不胜防。古人言,“勇者搏之,不如智者谋之;以力取之,不如以计图之 。”那些智者和先贤,虽然早已明察秋毫,只是为了让事情更加顺利进行,往往故意曲折前进。下面介绍韩愈倍受称赞的一篇短文,层层递进,含蓄委婉,鼓舞了很多人。
《送董邵南序》作者: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。董生举进士,连不得志于有司,怀抱利器,郁郁适兹土。吾知其必有合也。董生勉乎哉!夫以子之不遇时,苟慕义强 仁者皆爱惜焉。矧燕、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!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,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?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。董生勉乎哉!吾因子有所感矣。为我吊望诸君之墓,而观于其市,复有昔时屠狗者乎?为我谢曰:“明天子在上,可以出而仕矣。”
这是一篇赠序,作者运用话别的形式,宛转地表达了自己的本意:希望董邵南不要投靠河北的节度使,而应该为朝廷效力。唐代自从安史之乱之后,藩镇割据之祸蔓延了几十年,到韩愈写这篇文章的唐宪宗元和年间,黄河以北地区的节度使,仍然保持着割据一方的局面。
当时藩镇大肆招揽人オ,以增强实力,并与朝廷对抗。在这种情况下,董邵南投奔河北地区,就是委身成为藩镇割据者的帮手。韩愈在这篇短文中,不仅表达惜别、祝福和勉励,而且还借古说今,婉言规劝。这篇赠序重在说理,不仅内容深刻,而且技巧高超。
作者层层深入,分三层来表达自己的意思。从开头到“董生勉乎哉”,首先说“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”,接着说董邵南因为不得志,怀抱着优异的才能,带着郁郁不乐的心情,投奔河北地区。既有容纳人才之地,又有怀オ不遇之人,本该一拍即合。韩愈先是安抚对方,让他对自己有信心,而且也有需要人才的地方。
接下来作者语气一转,韩愈介绍说,一个地方的风俗会随着教化的改变而改变,董这次去河北,合不合得来也就不一定了。*一层说董邵南去河北会合得来,现在就转到开始怀疑,董邵南去了之后能不能合得来。很后作者要董去吊乐毅的坟,并要董告诉类似高渐离那样侠义之人,“圣明天子就在朝廷上,你们可以到京城里来做官了!”此时终于说出了作者的真意:像董邵南这样有才之人,不应该投入藩镇的怀抱,而应当为朝廷效力。
本文用意一转再转,可见韩愈非常善于运用转折手法,波澜起伏,独具匠心。韩愈的本意是要贬低藩镇割据,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,先赞美其豪杰辈出,然后才说风俗会随着教化改变,含蓄地贬低了藩镇。作者本意是希望董不要去河北,但一直没有和盘托出,却反而希望董邵南去吊乐毅的坟,劝“屠狗的人”到京城里来做官。这种含蓄的说法,其实是感叹乐毅生不逢时;也含有人才该为朝延出力,不应该去帮助藩镇的用意。
读完全文,再细细品味,读者一定觉得韩愈真是用心良苦。也许有些看似很简单的道理,但作为当事人却一直执迷不悟。如果外界希望立刻让他脱离困境,往往是欲速则不达。所以老子说,“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”,就是说踮起脚跟,想要站得高,反而站立不住;迈起大步,想要前进得快,反而不能远行。所以从这篇短文中,我们也学会了一些说话办事的巧妙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