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安静了,我喜欢用看书打发那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的时光。尤其,是看小说。
然而,总是安静;所以,总在看别人的故事。
我知道了雷米为何流浪,却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悲伤;我羡慕郝思嘉爱得疯狂,却从来不敢意识自己心底的遐想;我为高老头的凄苦感伤,却还是做不到时刻将父母挂在心上……
我在灰蒙的雾都寻找奥利弗的足迹,想知道,他是如何获得幸福;也曾为红色军服和黑色道袍犹豫,遗憾着,于连短暂的生命追求;更带着自己的心,路过简·爱的生命,为探索,她如何用精神赢得在上帝面前的平等……
无论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,始终是在为虚构或陌生的人牵肠挂肚。为什么,不想想自己?不为自己的故事心动?不从自己的经历中努力明白些什么?
为什么不呢,自己也可以是一本书。父母给了我记录的纸张,时间给了我丰富的题材;而我,是主角也是作者,也许,还是这本书很好的读者。
做自己很好的读者,我没有失落的抱怨。能够自己读懂自己,这样,又有多少呢?况且,自己都还不曾明白,又何必强求别人精读。
阅读,不过是从别人的世界想象到自己,有时,甚至自己都不曾走入。这样,倒不如阅读自己这本书。在自己的世界里更好的看清自己,然后,明白自己的心情由来,不让心情控制自己,而是自己主宰心情。
很近,依然在安静中生活。我在安静里寻找更安静的夜晚,无视每个白天都看到的繁杂,只想静静细读自己。
自己,是一本永不出版的书。不奢望成为别人追捧的对象,也不愿被当做无聊的消遣。书的封面,是黑白相片;序言,是降临那天;目录,有“记不清的快乐”,“避不开的忧伤”,“看不透的生活”,“理不清的岁月”,很后,是“回不去的生命”……
“记不清的快乐”,忘了是何时看完。目前,正在阅读“避不开的忧伤”,偶尔,随意翻阅,浏览些“看不透的生活”。
在“避不开的忧伤”中,我看到这样几段文字——
我不想,学那棵树,用五百年的祈求,换一树盼望的娇艳,换一世路过的相遇,却在相遇后,碎了一地热情的心;也不愿,做那株木棉,只是站在橡树身边,只有别人听不懂的言语,只有风过之后的相互致意,那样伟大的情感,是何其思念而辛苦。
对于羞涩的青春,我有自己的精致小诗:
如果没有风的等待,雨,是否还会到来;倘若不是雨的离开,彩虹,还会有美的亲睐?
什么都决定好了, 一个人守候 一个人付出一个人,那么幸福......
而我,只愿是幸福的。
不小心的刻意自私,
是我真正的选择
——那毕竟不是施舍。
至少,期待的人,我给了期待美丽。
所有,都可以毫不在意…...
“避不开的忧伤”,有时,不避开才会有很好的结局;而“看不透的生活”,总是只有看透才能更好生活。所以,即使一目十行,这样的字句还是让人印象深刻:
既然自己是一本书,那么,请务必读懂这本书,不要总想着看懂别人的书。否则,得到的,不一定是想要的;而真正想要的,早已没有了追求的资格。我还没有读懂,甚至不曾看完。翻阅中,仍不时回头寻找,怕遗忘什么,却早已忘了许多。且所谓的真正的追求,不应总是顾忌别人的成败,而是努力让自己成功!一颗完全属于自己的心,是很难拥有的。
“看不透的生活”,不是真的看不透,只是做不到吧;而那“理不清的岁月”,看透之后,我又如何理清,如何,让“回不去的生命”无需返回……
如果今夜,没有风的呼啸,我还会静静阅己、思考。品阅自己,给自己的经历一个感受,对自己的观念作些点评。毕竟,阅己,才能悦己。